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回复: 0

据说胶片是反互联网的,您怎么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26
发表于 2020-9-25 13: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并逐步应用于临床,医用胶片作为承载医学影像的物理介质,得到广泛应用。经感蓝片、感绿片、湿式激光片、干式激光片、热敏激光片等不断发展,最终催生超过千亿人民币的市场。下图为人类第一张X线摄影影像。



医学影像和医用胶片曾经是不可分离的。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凋零、消失的过程。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数字影像,尤其是CT技术的普及应用,医学影像和医用胶片的不可分离特性被打破。数字影像首先存在于磁盘等存储介质中,可以被随时调取和分享。尤其是PACS系统的发展和普及应用,使得影像学专家的影像诊断和浏览更习惯于软阅片,以至于医用胶片作为影像诊断依据这个原本常识性的概念成为伪命题。目前世界范围内只要稍有规模的医院,医学影像诊断均依据于数字影像本身的软阅片作出。


医用胶片不再成为影像学诊断的依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CT、MR、PET-CT等大型医疗设备的飞速发展,病人每次影像学检查的影像数量动辄上千幅,已经不可能用医用胶片来表达。而三维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又倾向于为临床提供形象逼真的有色彩的可以随时切割剥离的立体影像,这些现象和临床医生的软阅片工作方式使得塑料胶片在医疗过程中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更何况塑料胶片的生产和降解过程大量损耗环境资源。


但是即便欧美国家塑料胶片用量急剧下降,在中国大陆2014年胶片用量依然是增长的。不仅如此,在2014年底,我国有很多影像学专家甚至在北京举办学术研讨会,来论证薄膜胶片和纸质胶片的临床价值问题。2015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还发文阐述医用热敏胶片和纸质胶片的临床应用问题。


不可否认,医用胶片供应链的利益是庞大的,2014年中国医用胶片市场规模达120多亿,传统的胶片供应商自然会极力维护肥厚的商业利益。


但团队做不过模式,模式做不过趋势。在互联网+时代,一切不属于互联网的,与互联网对冲的、局限的、不便于分享的习性、文化、方式、介质、个体、社群终将被边缘化并日渐灭亡。胶片影像局限于物理介质,不便于分享,并损耗人类宝贵的资源,淘汰是必然的。不仅如此,光盘、U盘等物理介质也一样会被云存储和网络生态淘汰。


毫无疑问,云电子胶片将替代一切有形的物理介质!明天国际发起的中国无胶片化运动将席卷中华大地!面对趋势,除了接纳和抢先加入,你别无选择!

信源:明天国际


通过以下方式关注我们吧

1、腾讯微博:@

2、微信官方订阅号:医疗设备维修培训(微信号:)

来稿请发送至bessie.zhao@chinavps.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浙ICP备17000336号-1 )

GMT+8, 2025-9-16 14:27 , Processed in 0.08253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