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机是医学上六大成像设备之一,是诊断疾病的常用工具,也是各医院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适用于
DR数字平板摄像系列(GE XR Definium 6000、GE XR Discovery 650、GE XR LING LONG DR-F、GE XR DIGITAL XRD、GE Brivo XR575、GE DR-F);
移动DR系列(GE XR AMX 4+、GE XR TMX+、GE XR VMX+);
骨科C型臂系列(GE OEC-6800、GE OEC-7700、GE OEC-7900、GE OEC-8800、GE OEC-9800、西门子Siremobil系列);
X光摄影系列(GE AXIOM Aristos TX、GE AXIOM Aristos VX/VX Plus、GE AXIOM Aristos MX、GE YSIO、GE AXIOM Aristos FX/FX Plus、GE MULTIX系列);
胃肠机系列(西门子ICONOS系列);
乳腺摄影系列(西门子Mammomat系列);
床旁机系列(西门子Mobilett系列、西门子Polymobil系列、西门子MM10、西门子MM2.5、西门子MM5c)。

X光区别于CT、B超、MRI的地方是X光可以穿透人体。被遮挡的部位,底片上不会曝光,洗片后这个部位就是白色的。X光受限于深浅组织,其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X光片,才能看清楚。

X光产品最常见的有血管造影机、移动DR、CR、骨科C型臂、胃肠机、乳腺机、床旁机等等。
DR系统,即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是由电子暗盒、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等组成,是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换为数字化图像,是一种广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而狭义上的直接数字化摄影即DDR(DirectDigit Radiography),通常指采用平板探测器的影像直接转换技术的数字放射摄影,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按照探测器类型主要分为非晶硅平板DR(主流)、非晶硒平板DR和CCD DR(主流);按照机架结构分为悬吊DR和立柱(UC臂)DR。
DR与CR的共同点都是将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其曝光宽容度相对移动数字化X光机PLX5200于普通的增感屏-胶片系统体现出某些优势:CR和DR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动态范围广,都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因而允许照相中的技术误差,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CR和DR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如各种图像滤波,窗宽窗位调节、放大漫游、图像拼接以及距离、面积、密度测量等丰富的功能,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DR是一种X线直接转换技术,它利用X线检测器转化射线信息,成像环节少;CR是一种X线间接转换技术,它利用图像板作为X线检测器,成像环节相对于DR较多。
DR系统无光学散射而引起的图像模糊,其清晰度主要由像素尺寸大小决定;CR系统由于自身的结构,在受到X线照射时,图像板中的磷粒子使X线存在着散射,引起潜像模糊;在判读潜像过程中,激光扫描仪的激发光在穿过图像板的深部时产生着散射,沿着路径形成受激荧光,使图像模糊,降低了图像分辨率,因此当前CR系统的不足之处主要为时间分辨率较差,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
CR系统更适用于X线平片摄影,其非专用机型可和多台常规X线摄影机匹配使用,且更适用于复杂部位和体位的X线摄影;DR系统则较适用于透视与点片摄影及各种造影检查,由于单机工作时的通量限制,不易取代大型医院中多机同时工作的常规X线摄影设备,但较适用于小医疗单位和诊所的一机多用目的。事实上,CR和DR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一对并行发展的系统。

数字X线机是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X射线放射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先进的X线机。在原有的诊断X线机直接胶片成像的基础上,通过A/D转换和D/A转换,进行实时图像数字处理,进而使图像实现了数字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X线机的观念,实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模拟X线图像向数字化X线图像的转变。
特点:
第一,它最突出的优点是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细腻,医生可根据需要进行诸如数字减影等多种图像后处理,以期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
第二,该设备在透视状态下,可实时显示数字图像,医生再根据患者病症的状况进行数字摄影,然后通过一系列影像后处理如边缘增强、放大、黑白翻转、图像平滑等功能,可从中提取出丰富可靠的临床诊断信息,尤其对早期病灶的发现可提供良好的诊断条件。
第三,数字化X线机形成的数字化图像比传统胶片成像所需的X射线计量要少,因而它能用较低的X线剂量得到高清晰的图像,同时也使病人减少了受X射线辐射的危害。
第四,由于它改变了已往传统的胶片摄影方法,可使医院放射线科取消原来的图像管理方式和省去片库房,而可采用计算机无片化档案管理方法取而代之,可节省大量的资金和场地,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数字化X线图像的出现,结束了X线图像不能进入医院PACS系统的历史,为医院进行远程专家会诊和网上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外,该设备还可进行多幅图像显示,进行图像比较,以利于医生准确判别、诊断。通过图像滚动回放功能,还可为医生回忆整个透视检查过程。
数字化的图像质量与所含的影像信息量可与传统的X线成像相媲美。图像处理系统可调节对比,故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摄照条件的宽容范围较大;患者接受的X线量减少。图像信息可由磁盘或光盘储存,并进行传输,这些都是数字化图像的优点。数字化图像与传统X线图像都是所摄部位总体的重叠影像,因此,传统X线能摄照的部位也都可以用DR成像,而且对DR图像的观察与分析也与传统X线相同。所不同的是DR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的象素所组成。
数字化图像对骨结构、关结软骨及软组织的显示优于传统的X线成像,还可行矿物盐含量的定量分析。数字化图像易于显示纵隔结构如血管和气管。对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传统的X线成像,但显示肺间质与肺泡病变则不及传统的X线图像。DR在观察肠管积气、气腹和结石等含钙病变优于传统X线图像。
用数字化图像行体层成像优于X线体层摄影。
胃肠双对比造影在显示胃小区、微小病变和肠粘膜皱襞上,数字化图像优于传统的X线造影。DR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不少方面优于传统的X线成像,但从效益-价格比,尚难于替换传统的X线成像。在临床应用上,DR不像CT与MRI那样不可代替。
当然在X光机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下面我们就拿伪影故障来进行分析。
在常规的X线摄影中,伪影的产生会导致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误诊与漏诊,增加诊断的难度,。为此,认识X摄影中常见的伪影及了解产生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中对X线摄影的基本要求。
我们在临床X线摄影工作中遇到的常见伪影有如下几种:
1、异物伪影
由于受检查者本身、屏胶组合以及检查床的影响产生的,如:受检查者的毛发及所佩带的耳环、玉佩、金属链、皮带等中、高密度的异物;由于暗盒上常见的血迹等污染以及增感屏上的手印及汗渍均会对照片产生影响。在X线胸片上,由于头发形成的伪影聚集在肺尖部会形成索条状伪影,密度不甚高,肺野透亮度局部变低,会导致临床经不甚丰富的临床医生产生误诊;对密度较高的金属异物则易于区别及诊断,现不作散述。对于异物伪影的避免,可以使受检者做较好的准备工作,定期清理增感屏及检查床,绝大部分伪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消除。对于不能消除的金属伪影,在明确其部位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可放宽对其的处理。
2、运动伪影
运动伪影的产生对X照片的影响是另一重要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受检者的自主性运动及非自主性运动所产生的,对于受检者的非自主性运动,如:呼吸运动、心跳、大血管的博动、眼球的运动等。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减少或加以避免,对于呼吸运动我们可以让受检者屏气后曝;对于心跳、大血管搏动的影响可以通过缩短曝光时间来减少伪影的产生。如婴幼儿的摄片,不能配合者,可在其睡眠时予以摄片,实在有困难的幼儿可以让麻醉科医生予以帮助。眼球的自主性运动则嘱患者主动予以配合,这洋就可以减少伪影。对于自主性运动,我们可以让病人减少肢体的运动或采取外固定的方法。总之,运动伪影的产生及消除与X线摄影工作者密不可分、加强操作管理与适当的准备工作就可减少运动伪影的产生。
3、X线机及相关成像设备的原因产生的伪影
①滤线栅的原因:在X线摄影中,由于滤线栅中心位置与台面或床面中心及X线管焦气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X线管焦点在焦栅距离界限之外。我们在曝光时,由于滤线栅本身对X线的衰域与X线球管垂直方向不同,在滤线栅偏移中心侧吸收X线射线较少,对侧则吸牧X射线较多,在曝光时,在同一张照片上,呈较为明显的两侧密度改变。如在胸部摄影时,一侧的胸腔呈高密度,一侧呈低密度。这样,就容易使一侧胸腔给人以透光度增强的感觉,呈肺气肿的假象。同样,有时会造成一侧肺野的相对密度较高,给人以肺纹理增强的表现,甚或大片密度影,呈假象肺炎的表现,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当然,这种伪影的消除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做简单的校推,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我们在使用时,对于偏差较小的惰况,则难于确定,这时候,需要有经验的X线摄影工作者来进行判别和处理。
②增感屏的原因:增感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老化及磨损等原因导致增感屏表面脱膜、脱粒等现象,这样,在成像过程中会在片子上形成白色的小粒状低密度影像,这种伪影多常见,有时在确定是否有异物时,易发生混浠。因此,对破损严重的增感屏应该及时更换。
③胶中产生的伪影:胶片产生的伪影主要由于胶片在制作、包装、运输、摄影过程、暗室处理中所产生的。它的产生主要由于静电、压力、温度、湿度等原因引起的,静电产生的伪影呈放电状高密度白色影像,呈树枝样,静电伪影的产生是由于胶片乳剂层中的鹵化银中的银离子与静电所产生的电荷所形成,对于静电伪影如何避免我们通常在运输过中减少碰撞,避免胶片之间的摩擦,以及避免人为的使胶片带电产生伪影。压力伪影的产生是由于X线胶片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在曝光之后,显影之前所产生的伪影则较正常,照片密度较低;在曝光之前,显影之后胶片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伪影则成高密度伪影。对于这种伪影的认识及
辨别,我们可以从X线胶片受力的方向及受力范围来进行鉴别。
④自动洗片机产生的伪影。由于洗片机管理下降,造成药液结晶、水不洁、药膜粘连在滚轴上等原因及传动滚轴压力不均造成伪影。
⑤不规范暗室操作产生伪影。如:指纹、摩擦、曲折、折叠等造成。在暗室处理过程中,由于洗片者在传片过程中手指的传力范围及力量均会使胶片产生伪影。由于受力大小及范的不同,其产生的伪影密度有差异。洗片者在暗室内拿片子时,片子与增感屏摩擦或与台面摩擦与洗片机进片台面摩擦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伪影,手上的汗溃及取片时对片子的折叠都可能
对片子造成不同程度的伪影。温度及湿度对照片的影响现不再散述。为此,在暗室处理过程屮诜片者应合理化、观范化洗片,以减少伪影的产生。
总之,我们在临床普通X线摄影过程中所经常遇到的伪影如上所述。这些伪影的产生及其照片上的表现有其独持的特点,较容易区分与判别,如果用合适的方法加强操作管理,这些伪影都是可以消除或者减少。如何减少或避免伪影,是X线质量控制和保证的重要内容,加强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在临床应用时,我们应该认识这些伪影,理解产生伪影的原因,少减产生伪影的条件。使X线照片质量优化,提高照片质量,满足诊断要求。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个具体的案例:
故障现象
一台岛津移动X光机,正常操作时,显示屏上有一三角形斑状伪影。
分析与检修
先判断伪影产生的大致部位,一般来说产生伪影的大致部位有:影像增强器、光学镜头组件、摄影机组件。将一金属物体固定于成像视野中,拍片,再将摄像镜头转动900,再拍片,将2次拍得的照片进行比较,发现金属物体的影像跟随着转动了900,而伪影的图像没有变化,故判定伪影产生的部位应在摄像组件,因为摄像镜头相对于影像增强器及光学组件都有相对运动,如果伪影存在于光学组件或影像增强器,则伪影肯定会因为摄像镜头的转动而转动。为避免影响光学器件的敏感性,在较弱的光照下将摄像组件小心地拆开,发现最靠近摄像镜头的一块玻璃滤片上有和伪影图像非常相似的污迹,将其用酒精擦拭干净,再重新装上,调好聚焦,再开机拍片,伪影消除,图像也非常清楚。
总的来说,了解了X线机的原理及特点,再判断此类故障时,就能通过对仪器性能的操作确定故障的大致范围,再来进行处理会省时省力,遇到问题也就不会手足无措,希望本文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由整理发布,资料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微信ID:yxiubang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