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回复: 0

为什么医生在线上比在线下更有温度?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26
发表于 2020-10-19 15: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近两年,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始成为热点话题。大家围绕商业模式谈了很多,笔者对此没什么太深的见解。倒是最近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让我对这股新生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p><p></p><p>第一次见邱主任是在三年前。为了给外地亲戚家的宝宝看病,我费了好大劲才打听到这位传说中的“邱一刀”。邱主任五十出头,高个儿、大手,眼睛细细的,看上去有种天生的震慑力。当时我语无伦次地描述病情时,他一直在默默看片子,随后让护士写了张单子递给我说,“去住院部排床吧。” 期间我问过几个问题,但主任大人似乎都有些不屑于回答,含糊两句就过去了。虽然当时我心里也有点儿不舒服,但又一想“主任嘛,应该都这样吧!”</p><p></p><p>去了住院部,护士用一个大厚本子记下信息,眼睛也不抬地说,“回去等电话吧”。楼道的椅子上呆坐着老两口,旁边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在使劲儿啃一个生锈的苹果。我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早上刚到北京,为了给孙子看病,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结果医生看了两分钟,刚才又被护士用同样的话打发了。诸如此类的心酸事恐怕每天都在北京的各个大医院上演。</p><p></p><p>等电话的结果是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只好主动出击。在一个线人的指引下,我在医院一个清净的角落蹲点儿截住了邱主任。当时他刚做完一整天的手术,看起来很疲惫,不管我说什么都一个劲儿摆手。我一边求加床一边把准备好的信封往主任口袋里塞,这种事情干起来紧张且丢人,场面也尴尬的要命。最后主任实在经不住纠缠,只好说,“下周三到我门诊吧。” 虽然事情办成了,但是看着主任很高很宽的背影,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儿的,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应该不会愿意为这点小恩惠折腰。</p><p></p><p>孩子住院后我知道了更多的事情。邱主任虽然手术精湛,但是学历一般,英文也不太灵,更不擅长搞关系,所以一直都是副主任。科里的主任比他年轻好几岁,海归、健谈,查房的时候喜欢侃侃而谈,整天被病人簇拥。但即便这样,连开电梯的阿姨都说:你要真为孩子好,一定得找邱主任看。由于医院床位有限,邱主任一周除了两天的手术加两个半天的门诊之外,其余时间都在全国各地飞刀。</p><p></p><p>手术前的几次查房,邱主任依然话很少,有时候孩子家属问的多了,他会苦笑而不语,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别让孩子感冒了。”</p><p></p><p>宝宝手术很成功,孩子父母临走之前坚持要当面谢医生。于是两人带着一大包水果,抱着孩子,在医生工作站说了好多感谢的话。面对这种架势,邱主任显得有些局促,但仍然保持着一贯的沉默,只是在最后摸了一下孩子的头说,“三个月后来复查吧。” 这让孩子的家长有点失落,两人一路都在念叨是不是买的水果不合适,甚至开始怀疑主任拒绝回答一些问题也是因为没有送礼。最后, 一家人只好带着很多很多的疑问,默默回家了。</p><p><br  />最近,一位外地朋友的孩子因为同样的病希望联系邱医生。我打电话向医院预约特需门诊,结果得到回复是,主任近两个月都停诊。我只好尝试在一些互联网医患交流平台上找他,结果一找,还真有。我顺手翻了翻邱主任的咨询记录,发现每一个问题都回答的及其仔细,有时候他还会用很长一段话向病人解释手术年龄对孩子预后的影响,这让我很吃惊。</p><p></p><p>抱着完全试试看的心情,我提交了宝宝的相关病情资料。在等待时间里,我又翻了翻其他用户对邱主任的评价。结果仍然出乎我的意料,在好几十页的评价里,大多都是长篇大论的好评,有说态度好的,有说医术高明的,有说医德高尚的,而且竟然还有说健谈的!!</p><p></p><p>大概过了十分钟,我收到短信提示医生已经回复我了。“你好,我看了孩子的情况,可以手术,但是得两岁以后,你可以一岁半带孩子过来做个检查我们再定具体的时间。”</p><p></p><p>我急忙接着问,“如果两岁之后再做会不会影响孩子身体的发育呢,孩子的爸爸妈妈比较担心。”发出去后我盯着屏幕看了三分钟,没有回应。接着我又浏览了一些历史咨询,发现邱主任仍然会在全国飞刀,有时候一个星期会去两三个地方。但是现在他可以在线上将一个地区的病人召集起来,并让患者提前在当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准备。手术后患者还可以在当地的医院拍片子发给医生做复查。</p><p></p><p>正在研究时,主任的回复又过来了。这次他告诉我不用担心,太早做将来预后不好,还推荐给我一篇他写的相关手术研究论文,并且强调如果孩子父母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打电话咨询。此时我大概已经受宠若惊到极致了,要知道上次住院前后接触了七八天,也难得听主任说这么多话!于是连忙回复“太谢谢您了,祝您身体健康,新年快乐:)”</p><p></p><p>这次我立刻就收到了回复:“谢谢你,也祝孩子健康快乐:)”。原来邱主任也会说谢谢,而且竟然还会打笑脸!</p><p></p><p>一个是冷漠的邱主任,一个有温度的邱医生,两张截然不同的脸是似曾相识的同一个人。也许你会说这种转变是因为医生希望在网上积累自己的病人,希望有额外的收入,希望塑造自己的品牌。这些都对,但我认为不是全部,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p><p></p><p>我们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体验:在一个扭曲的环境里,你很难施展自己的本性,任何微小的改变,都会成为持久的抗争。所以很多时候,与其绝地反击,不如远走异乡。也许对于大部分中国医生,在现有的体制里,变得有温度不是简单的个人选择,而是一场与环境的战斗,会累,也会放弃。但是互联网给了他们新的天地,离开医院那个冰冷的机器,邱主任发现自己只是一个痴迷于外科手术的医生,他钟爱这个职业,希望和患者轻松地交流,希望帮助生病的孩子,这一切正确的,有意义的事情将他还原成一个真正的医生,一个有温度,心怀爱的医生。</p><p></p><p>医生有温度,医疗才会好。我们有理由关注这股让人心向好生长的力量。</p><p><p><img src="image/20201019/5010bad2874b9a451c33b6642a14d0a7_1.jpg" /></p></p><p><legend><span><strong><span>冠维医修</span></strong><strong><span>ID: </span></strong></span></legend></p><p><legend><span><strong><span></span></strong></span></legend></p><p><span><span>华康冠维(北京)医疗器械维修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集医疗设备管理、全院系维修、工程师培训、加盟连锁于一体的行业标杆性品牌企业。经过8年的摸索和市场历练,由单一的医疗设备维修第三方医疗服务公司成长为今天以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为核心、包含信息化管理、全院</span></span><span>设备检测与快修为支撑的现代化医疗设备综合管理服务公司品牌。</span></p><p><span><span>400 - 666 - 8263</span></span></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浙ICP备17000336号-1 )

GMT+8, 2025-9-15 02:12 , Processed in 0.08271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