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回复: 0

医疗器械共享谁的蛋糕?谁的危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26
发表于 2020-9-27 09: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ection data-author="gulangu"><p><p><img src="image/20200927/7e7a404b4f9333e4ea57e8a4cdad275a_1.png" /></p></p><p><p><img src="image/20200927/450e2e9110cfda23d58d67b1786f262b_2.jpg" /></p></p><p><span>对各地医疗机构而言,</span><span><strong>医联体</strong></span><span>其实并不陌生。近年地方陆续探索建立的“医疗集团”“医疗共同体”,以及有托管、帮扶、支援关系的医疗机构,都是医联体。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所说的“全国已有<span><strong>205</strong></span>个城市探索”“有4种较为成熟的模式”恰恰说明医联体发展之迅速。</span></p><p><span>&nbsp;</span></p><p><span>业内解读认为,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力推医联体建设,主要指向打破按照行政层级配置的原有资源布局,实现在医联体内部的合理资源配置和流通。换言之,将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搭配成一个分工明确的团队,让不同层次的疾病患者更容易找到适合他们的医疗服务,而非一定要找最好的医疗服务。</span></p><p><span>&nbsp;</span></p><p><span><strong><span>第三方服务机会涌现</span></strong></span></p><p><span>&nbsp;</span></p><p><span>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下称“32号文”)提出,要“鼓励医联体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span></p><p><span>&nbsp;</span></p><p><span>在业内人士看来,正是呼吁解锁医联体内部共享机制——推动<span><strong>三级公立大医院</strong></span>主动共享技术,培养基层人才,共享检验、化验、影像等医疗资源,让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接待并留住病人。当然,这还需要医联体产生决策机构,代表公共利益行使调配权,对管理手段、经济杠杆、医保支付等激励方式进行配套改革。</span></p><p><span>&nbsp;</span></p><p><span>仔细对比去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32号文两个文件发现,对于医联体内部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提供一体化服务的表述,后者把“依托牵头单位”剔除了,仅保留了“医联体内可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span></p><p><span>&nbsp;</span></p><p><span>有医疗器械市场的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改动或将有利于各种提供相关的第三方服务的企业以及有能力托管医联体内相应中心的企业。</span></p><p><span>&nbsp;</span></p><p><span>其实早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就已强调要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服务,加快发展检验检测等8项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创业服务。早前就地方同级医疗机构间医学检查结果互认一事,也有不少专家建议,可借鉴国外的经验,让医学检验机构从医疗机构中分离出来,成立专业性的第三方的检测中心或区域性的影像中心,推动医学检验技术朝着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span></p><p><span>&nbsp;</span></p><p><span>而今,先行者们已经在着手布局。资料显示,目前独立医学实验室的龙头企业们在全国中心省市的布局已基本完成,市场规模5年复合增长率达50%以上。</span></p><p><span>&nbsp;</span></p><p><span>同时新的合作项目仍在不断出现。“推出远程病理协作网和成立病理医生集团,是我们以市场化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共享病理医生这一稀缺医疗资源的一个有益尝试。”3月宣布成立我国最大的病理医生集团,并启动全国首个远程病理协作网的广州金域检验集团董事长梁耀铭表示,目前该机构现有600多名国内外合作病理医生,将通过首个远程病理协作网向全国13000多家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病理诊断服务,解决基层病理医生严重短缺问题,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助力分级诊疗,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span></p><p><span>&nbsp;</span></p><p><span>而5月6日宣布成立的“安徽感染病分子诊断中心”则是社会资本与牵头三级大医院合作的实例。据透露,这家由第三方医学诊断机构迪安诊断联合安徽省立医院共建的中心,将作为安徽省临床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研究的重要创新平台,采用“市场手段+网络医院+地区大型医院”相结合的模式,为解决感染病诊断疑难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span></p><p><span>&nbsp;</span></p><p><span>不过也有研究者提出,从目前试点地区医联体的组建情况看,公立医疗机构间共建共用的中心更多仍是依托牵头的三级医院。而厂商牵头所建的第三方检验检查中心,所承接的基层医疗机构委托业务,随着医联体探索建设的深入也可能出现生存受挤压的局面。“未来发展的判断,还得看各地后续政策的具体导向。”</span></p><p><span>&nbsp;</span></p><p><span><strong><span>基层器械耗材“升级”空间</span></strong></span></p><p><span>&nbsp;</span></p><p><span>对于有意实现进口替代的国产器械厂商而言,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正在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国家持续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又提出县域内就诊率要求达到90%,直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不难推断,基层医疗机构对性价比高的国产医疗器械的需求将快速增长。</span></p><p><span>&nbsp;</span></p><p><span>事实上,目前与高端市场进口替代乏力相比,在二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国产品牌往往能凭借价格优势和政策支持获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span></p><p><span>&nbsp;</span></p><p><span>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在解读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时也指出,要通过“患者不动,标本动、信息动”的方式,逐步实现“基层检查、医院诊断”的模式,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享受到与大医院一样的检查检验服务。“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让患者在基层也能感受同样优质的诊疗服务,逐步获得群众的信任。”</span></p><p><span>&nbsp;</span></p><p><span>从同级医疗机构间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到“基层检查、医院诊断”的模式,业内人士点评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意味着医联体内部的检查设备耗材使用打通,基层医疗机构检查能力的提升。在医联体牵头医院完成布局的医疗器械企业,有望快速将销售覆盖整个医联体,销量取得更大突破。</span></p><p><span><br  /></span></p><p><span></span></p><p><p><img src="image/20200927/70776da5f1bda7faca7497b71c6b56ee_3.jpg" /></p></p><p><span></span><br  /></p><p><span><strong><span><br  /></span></strong></span></p><p><span><strong><span>【版权声明】:</span><span>本文由整理发布,资料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span></strong><br  /><br  /></span></p><p><br  /></p><section><p><img src="image/20200927/9bf3ee9e4d5f5239d21ea93a32e5bd68_4.jpg" /></p><span><strong>微信ID:yxiubang</strong></span></section><section><span><strong><p><img src="image/20200927/3d50c8c9238d63bc2f0cee8c97c8bf3a_5.gif" /></p>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strong></span></section><p><br  /></p><p><br  /></p><p><br  /></p><p><br  /></p><p><span></span></p></section><p><br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浙ICP备17000336号-1 )

GMT+8, 2025-9-16 21:03 , Processed in 0.07428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