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回复: 0

谁都能在药企头上架把刀?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26
发表于 2020-10-19 15: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p><img src="image/20201019/641b20aa4efccfa03a7218e358165896_1.png" /></p></p><p><span>江苏作为全国医改试点省份实施全省零差率已两个多月,号称要做到“8个同步”,即同步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同步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同步增加政府投入、同步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改革等,由政府、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费用缺口。然而与此同时爆出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向药企强征高额保证金事件却让药企谈虎色变,俨然是二次议价的同门兄弟,但如此无章法、不规范,却又如此理直气壮和强势,也只能让行业和企业彻底无语。</span></p><p><span><br  /></span></p><p><span><strong>“公益”二字不可偏离</strong></span></p><p><span>国家再三强调公立医院必须回归公益属性,所有中标产品都已向各省招标采购平台缴纳了相关费用,傲娇的省级重点医疗机构如何被赋予特殊权利坐地收起了一无发票、二无合同、按院内产品销售额8%收取的天价销售保证金,变身成有理无钱莫进来的现代衙门和商业机构,把正当的药品采购和销售变成了医疗机构的敛财工具?</span></p><p><span>取消15%的医药加成,其中至少一半以上由药企承担,究竟谁是谁的衣食父母,究竟谁该养着医疗机构,究竟有何法律依据?医药环境如此动荡,谁来保障行业和企业发展就成了医药行业和企业心目中大大的问号。</span></p><p><span>取消加成,按照北京的试点经验,提高诊疗费足可弥补一半左右的损失,与北京、安徽等分步试点提高医疗费用的地区相比,江苏地区护理费用、手术费用等与诊疗费同步提高,再加上国家补助,三者加合远远超过所取消的加成比例,如何又能明目张胆地向药企伸出不温柔的小手?如果历来是靠医药行业养着医疗机构,为何在法制文明时代还能延续这样养大爷的旧场景:医疗机构躺着收费,医药企业跪着求生,药企成了唐僧肉,人人都能在其脖子上架上一把刀,喝酒分肉?把本是阳光下的药品经营采购变成了处处要收过路费和雁过拔毛见者有份。</span></p><p><span><br  /></span></p><p><span><strong>究竟有多天价?</strong></span></p><p><span>以往做自营时每年企业销售账上都有一些无法索回的款项,哪家医院要建巍峨大楼,每个企业都要被拖欠,被赞助,少的也要一、二十万元。全国几千家药企,算算这个账,触目惊心。如果一家医院如此狮子大开口,全国六千多家医院,一个企业仅保证金需要付出几千万到数亿元,医药企业还不得直接闭门歇业,医药行业还不要瞬间停摆?</span></p><p><span>药改奇招不断,人人打起了药企的主意,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一边是企业被低价砍杀困扰生存乏力,一边是医疗机构贪腐现象频发,不断被立案侦查。一边是二次议价费用不知去向。倘若按江苏地区的三级设计,省标最低价联动入围,市级组织二次议价,各家医院再来个红色“深水炸弹”,医药行业可以洗洗睡了。到处是各式各样的滚刀和砧板,逃过了这一劫,还有更深的劫难在不远处等着你。如果投资者得不到收益保障,从业者得不到安居乐业的保障,本是朝阳产业的医药和健康产业发展就会严重受阻。</span></p><p><span><br  /></span></p><p><span><strong>房改的前车之鉴</strong></span></p><p><span>新近一则《2016,北京将重回高房价时代》的报道值得回味,各种房改措施史无前例,但唯独不考虑减轻企业负担,不考虑面包与面粉倒挂的事实(地价成本直线上升居高不下,房价如何能逆向掉头?),不从企业经营角度为企业创造减负的条件,用各种反行业经营规律、反经济规律的方式加剧企业生存之难,加剧企业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付出,最终只能加剧房价的提升。初衷虽好,结果却让民众利益受损,地产行业元气大伤。</span></p><p><span>在新品研发和营销双双受阻的当下,各企业只能纷纷收回已投入数千万甚至过亿元的新品项目申请,说数以千亿元计的行业研发资金命悬一线丝毫不为过。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产品涨价潮也已悄然拉开大幕。当销售渠道也进一步受到利润透支和压缩的冲击和影响,如果不能保证渠道经营所需的费用空间,入不敷出,成本倒挂,又将有一批产品被迫挥别市场,既包括那些质优价廉的产品,也包括那些无力捱过二次议价等各种奇招,无力缴纳保护费和买路费的新产品。未来民众还有多少药可用,医药行业是朝气蓬勃还是萎靡不振,远远落后于国际和疾病发展速度,值得行业内外共同深思。</span></p><p><span>请留住那些尚未消失的产品,别再让更多的企业和产品黯然倒下。</span></p><p><br  /></p><p><p><img src="image/20201019/df1c2eb09b3189e573942cb954365e1d_2.png" /></p><br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浙ICP备17000336号-1 )

GMT+8, 2025-9-15 07:25 , Processed in 0.08166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