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回复: 0

GE:我们期待与谷歌竞争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26
发表于 2020-10-14 23: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strong><span><p><img src="image/20201014/a0c391dc49c440fc9962168353cedde3_1.jpg" /></p></span></strong><p><img src="image/20201014/9a80470812e3a8f8fc6c46eacc275a31_2.jpg" /></p></p><p><span><strong>作者|胡媛 《福布斯》中文版高级采编</strong></span></p><p><br  /></p><p>“如果有一天你们的竞争对手成为谷歌怎么办?”面对这个问题GE副董事长,目前负责GE全球增长与运营的庄睿思微微一笑:“我们期待与谷歌竞争,虽然我们知道谷歌现在既不生产燃机,也不生产飞机发动机,更不会生产风力发电设备,但谷歌这种公司所具有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非常尊重的。”</p><p><br  /></p><p>千万不要以为GE只是口头上表达下对谷歌等互联网新贵们的尊重而已,在过去130年,这家肇始于爱迪生的巨无霸企业最令人尊重的能力就是顺应了时代的每一次变化。2013年GE总收入达1,460亿美元,业务遍布全球170个国家或地区,在庄睿思看来,<strong><span>从火车内燃机到巨大的风力发电设备以及飞机发动机的大型设备制造仍然是GE核心竞争力,但服务业务以及软件业务将是GE向工业互联网转型的重点。</span></strong></p><p><br  /></p><p>“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固步自封,如果这样你会发现自己的竞争优势别人都能拥有。也有可能你的竞争对手受到你以往成就的激励,然后超越了你。”而互联网的变革已经迫使GE重新审视自己以面对未来的竞争。相对于消费者联网领域,GE正在自己擅长的工业领域以自己的方式拥抱互联网。去年,GE宣布自己向工业互联网转型的规划——让大机器也“社交”,通过将各种机器、设备组、设施和系统网络,与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相连接,为各种企业、产业和宏观经济提供新的增长。</p><p><br  /></p><p>为配合这一转型,过去几年GE正大举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去年4月,GE曾经向一家来自硅谷的开源与大数据服务公司“Pivotal”注资1.05亿美元,而在2011年底,GE就在美国加州创立了全球软件和分析中心,<strong><span>现在GE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1万人的软件工程师团队,这个数字已经可以让GE跻身全球前十五大软件开发公司了</span></strong>。GE航空还与埃森哲成立了名为Taleris的全新合资公司,为全球各地的航空公司和航空货运公司提供服务,通过利用飞机性能数据、故障预测、恢复和规划,来提高飞机的效率。</p><p><br  /></p><p>除了业务向互联网转型外,GE这家全球最大的多元化企业之一,也在管理上向互联网去中心化、更加扁平的模式靠拢。“GE一直在思考怎样做决策?如何做决策?在什么地方决策?以及怎样可以更快地做决策,以加快公司运作和竞争的速度。”庄睿思表示。</p><p><br  /></p><p>庄睿思已经在GE工作了36年。在他记忆中,他刚加入公司时GE的绝大部分重大决策都是来自美国总部,决策层绝大部分也都在美国。但今天情况已经改变。如果说过去公司总部是一个物理概念,那今天总部其实已经是一个虚拟概念,作为决策者应该身处各地,深入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技术手段已经可以让这些资深领导层随时连接在一起,共同协作。“这种分布式决策的架构,能有利于公司以最快速度满足客户需求,而且这个速度其实是由市场来决定。”庄睿思认为,“21世纪最成功的公司,应该是顺应这种趋势的公司。”</p><p><br  /></p><p>市场是GE做出这种改变根本动因。30多年前GE在美国之外的营收约为90亿美元,但不久的将来,这个数字仅在中国一地就可以实现。越来越多本土公司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本地决策层果断决策,快速行动的能力变得非常重要。为了快速决策,管理架构必须适应本地市场。<strong><span>以GE医疗为例,在过去,GE医疗的管理架构以垂直产品线为主,但在五年前调整了组织构架,按照区域进行划分。</span></strong>从产品技术看,以产品线为主让GE依然能够保持全球化优势,使得最先进技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但区域市场划分,可以让最了解客户的人参与决策产品开发。目前GE医疗从销售、市场、研发、生产到采购,决策权都在中国本土。在过去四年GE医疗在中国研发并投入30款产品,其中70%是投放到基层医疗市场,覆盖从核磁共振、CT、超声到监护仪。</p><p><br  /></p><p>从去年开始,GE相继在成都、西安、哈尔滨成立创新中心,之所以选择深入中国内陆建立创新中心,就是希望能够将研发能力直接带到客户身边。创新中心就是为了改变原有的研发模式,让客户进来参与创新,在最前期的产品设计概念时就让客户参与,打破跨国企业传统的研发模式,真正按需而变。</p><p><br  /></p><p><strong><span>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在全球标准与本土化需求之间达到平衡是庄睿思所追求的重要目标。</span></strong>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按照一个标准、满足一个需求,就可以在全球市场热卖的时代。市场已经被碎片化,如果还按照工业时代思维去做产品一定会失败。但从另一个角度,如果在每个市场投入不同的产品,对于任何一家全球化公司从性价比和资源使用效率上来讲都是无法实现的。庄睿思的任务就是要在GE170个区域市场和标准化中寻找到平衡点,达到最优选择。在他看来,在未来一段时间,这也将成为一个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p><p><br  /></p><p>“从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以及工程领域,GE会以全球视角统一统筹,但是我们不仅要全球化,而且要成为最好的本地化的公司,所以不管是从产品制造还是整个流程,需要满足本地市场各个方面的要求,比如政府、法规、以及客户。”</p><p><br  /></p><p>负责GE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庄睿思说中国市场相比较其他国家胜在政策稳定,比如中国政府习惯制定五年规划,让企业可以获悉未来需求和发展重点。“在其他国家情况未必如此。”但庄睿思也强调,<strong><span>在全球化竞争时代,每家公司不管从哪里来,要想获得全球市场的入场券,必须尊重知识产权。</span></strong>换位思考,中国公司去美国或者别的市场,同样也希望他们知识产权受到尊重,“我们在中国的情况跟他们是一样的。”</p><p><p><img src="image/20201014/5010bad2874b9a451c33b6642a14d0a7_3.jpg" /></p></p><p><strong><span>器械科</span></strong><strong><span>ID:</span></strong></p><fieldset><p><span><strong><span></span></strong></span></p><p><span>“</span><span>器械科”网站</span><span>是中国最专业的B2B医疗器械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贯穿医疗器械所有环节全面、准确、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借助于以传媒和互联网的力量,整合医疗器械行业全产业链的内容与服务,提升行业的服务标准新标准!</span></p><p><span>器械科——医疗器械互联网营销推广领导者,医疗器械最好的展示平台。</span></p><p><span>器械科坚持-——开放,开放,再开放的理念。在互联网时代,打造全新医疗器械营销新格局!</span></p><p><span>器械科:</span><span>http://www.qixieke.com/</span></p><p>器械科网创始人微信号 :<span>shiyun8766</span></p><p><span>器械科网创始人QQ :</span><span>22463469</span></p></fields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浙ICP备17000336号-1 )

GMT+8, 2025-9-15 06:00 , Processed in 0.08042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