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用内窥镜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医疗领域,它是人类窥视、治疗人体内器官的重要工具之一。
内窥镜在200年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结构发生了4次大的改进,从最初的硬管式内窥镜(1806-1932)、半曲式内窥镜(1932-1957)到纤维内窥镜(1957以后),又到如今的电子内窥镜(1983年以后)。影像质量也发生了一次次质的飞跃。
1806年德国法兰克福的Bozzini制造了一种以蜡烛为光源的用于观察膀胱与直肠内部的器械;随着科技的发展改为灯泡作光源,而当今用LED照明,内镜获得的是彩色相片或彩色电视图像。其图像已不再是组织器官的普通影像,而是如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观图像,微小病变清晰可辨,其影像质量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医用内窥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它正在向着小型化、多功能、高像质发展。下面介绍一下医用内窥镜的分类、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临床应用及发展趋势。
医用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 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是经过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体内。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
按其成像构造分类:大体可分为3大类: 硬管式内窥镜; 光学纤维内窥镜(可分为软镜和硬镜); 电子内窥镜(可分为软镜和硬镜);
1、硬管式内窥镜


2、光学纤维内窥镜

3、电子内窥镜



(1)光源系统常见的故障
(a)光线发暗。排除了是光栅遮挡的原因外,基本可以肯定是灯泡接近使用寿命,更换新灯泡则可。氙光灯泡的使用寿命一般设计在500小时,如果光源系统有寿命计时装置,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b)开机灯泡不亮。如果排除了烧掉灯泡这个原因的话,那么问题常常就出在主机高压点火电路部分,因为开机的时候机器会产生上万伏特的脉冲高压,元件会老化得特别快。注意此时不能用万用表去检查脉冲高压。
(2)人工气腹系统常见的故障
(a)压力显示不正确。这多是气体压力传感器损坏,如果机器设计有一组多个压差压力传感器同时工作的,一般一个老化或者污染无法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把这组传感器全部更换,否则只换其中一个,其他的同组的传感器寿命也接近临界了。
(b)流量不准确。气体流量传感器损坏更换即可。有时候是通过压差来计算流量的,这时候我们就要更换新的压差传感器。
(c)设备漏气。很多情况是器械密封圈老化而引起的。但也有设备机械减压阀漏气和电磁阀损坏的原因,这个比较容易判断出并对其进行修复。
(3)液体加压系统常见的故障
(a)蠕动泵损坏。
(b)液体压力传感器损坏。其原理基本与气体压力传感器相同。
(c)设备内部电路损坏。
(4)电凝电切系统常见的故障
(a)设备配件损坏。如脚踏开关,负极板导线,连接导线等常用的易损配件。
(b)电切、电凝,双极故障。在设备内部,这些部分都由不同的电路模块组成。我们可以根据其表现的故障现象对相应的模块电路进行维修或更换。
(5)动力、消融系统常见的故障
(a)动力系统主要是刨削刀头的磨损和刨削手柄中的高能电机出现问题,而电机的更换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每种电机都有更换配件的。因此在消毒和使用过程中要分外注意保护。
(b)消融系统在手术应用中主要是刀头的损耗。而设备故障多为电路故障,一般从输出部分着手。
(6)冲洗吸引系统常见故障
(a)压力或者吸力不足。设备中的双向泵老化,或者负压瓶漏气。
(b)设备无法开机,一般多为液体进入设备,在没烧坏相关部件的情况下清理干净被错吸的液体就可以了。
为了尽可能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应设立腹腔镜专用手术间,以减少仪器的搬动及损坏,并指派腔镜专科护士使用和保养,腔镜专科护士应全面熟悉仪器性能与结构特点及正确的使用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抓好手术前检查、术中故障排除、术后及时维护保养3个环节。如果是设备出问题,首先是采取应急维修,因为这样能解决占故障85%左右的中小故障。在实际维修的时候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更换配件的订购。厂家也很少会卖出配件。如果是器械损坏则比较好处理,直接找厂家就可以了。
目前也有很多医院使用国产器械设备。但是由于设计水平和生产工艺还没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容易损坏而且器械的匹配性不够,通常同一个品牌同一件器械更换后都无法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