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回复: 0

【死神狙击手】揭秘“靶向心血管支架”新武器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26
发表于 2020-10-14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p><img src="image/20201014/95b80f60020cc3824a6b1afb671f3c5f_1.jpg" /></p></p><p><p><img src="image/20201014/a80d05e37e2391dff0e6034e1f68e074_2.jpg" /></p><br  /></p><p>每一年,全世界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仅在我国,这一数字就高达350万人,居各类疾病之首。为打赢这场死神狙击战,一款新式“武器”横空出世——靶向心血管支架。</p><p><br  /></p><p>  高精尖的心脏治疗技术,很难被通俗地解释。最简单地说,如果将心血管比喻成下水道,一旦需要更换新的管道,这就是搭桥;如果需要请工人来通一通,这就是装支架。</p><p><br  /></p><p>  对我国2.9亿心血管病患者而言,通过支架治疗,已成为临床最常见的手段之一。而这个市场,长期以来一直被外资公司牢牢盘踞。</p><p><br  /></p><p>  为改变外资一统天下的局面,国内医疗器械公司不断推陈出新,战果喜人。最新数据显示,国产支架已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p><p><br  /></p><p>  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高端支架技术仍掌握在外资手中。直到一个月前,这种局面被彻底打破——全球第一款采用“靶向”理念的药物支架在中国问世。</p><p>  面对数以千亿计的市场规模,按捺不住的资本蠢蠢欲动。2014年在医疗器械行业掀起的高精尖革命,注定引人注目。</p><p>  一枚心脏支架,直径2至4毫米,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克,却可以把超微精加工技术、3D打印技术甚至航空航天技术,一起“浓缩”进人体内,创造生命的奇迹。</p><p>  在我国乃至全球,医疗器械设备尤其是高端医疗器械设备,是被公认涉及学科交叉最多、技术体系最复杂、技术门槛最高的领域。</p><p>  小小心脏支架的诞生,凝聚的是医学界和工程界最尖端的智慧与技术,承载的是人类与死神抗争的最高期望。</p><p><br  /></p><p>奇迹缔造者心脏支架</p><p>  2014年1月2日深夜,知名影视公司小马奔腾董事长李明,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7岁。在相关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到一名心内科医生,据其介绍,“在猝死事件中,90%都是心源性猝死;而在心源性猝死中,心肌梗死者数量最多。”</p><p>  危急时刻,心脏支架成为抢救生命最有效的方式。这从一组数据中可见一斑——支架手术在国际上通行“90分钟心梗急救模式”,即从病人进入医院大门,到躺到手术台上接受血管开通术,时间不超过90分钟。</p><p>  而且,病人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术后即可步行走出手术室,6至24小时即可出院。</p><p>  临床医生给出数据:不装支架,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率在15%左右;做了支架,死亡率可降低到3%至6%.</p><p>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估计每年我国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居各种疾病之首。通过支架治疗心血管病已成为临床最常见的手段之一,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p><p><br  /></p><p>那么,这一奇迹究竟是如何创造出来的?</p><p>  1977年,德国医生安德烈亚斯。格林特茨格发明并改进了球囊导管,将其用于扩张狭窄动脉,为心绞痛患者成功完成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被称为介入心脏病学之父。</p><p>  所谓介入治疗,可以简单表述为“不用开刀的手术”。只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进行治疗,也叫“微创”治疗技术。</p><p>  而介入心脏病学,是过去20年来临床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其突出特点是大量新概念与新技术、新器械不断涌现,并迅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成为与药物、外科技术治疗并驾齐驱的治疗手段。</p><p>  心脏支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种在介入心脏手术中被广泛使用的器材,可以持续发挥支撑动脉、解决狭窄、保证血流通畅的作用。</p><p>  它的诞生也令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主要病种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p><p>  不过,自心脏支架诞生以来,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全世界医学界和工程界的精英们,即晚期血栓。</p><p>  通俗地说,就是通过支架把病患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之后,如何进一步减少后期发生血栓的风险。</p><p>  历经8年苦心研发,全球第一款采用“靶向”理念的药物支架应运而生。</p><p>  而这个最新奇迹的缔造者,是在港上市的中国本土企业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p><p><br  /></p><p>死神狙击手稳准狠快</p><p>  “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人独立开发的,在国际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前沿的产品。”全球经导管介入治疗大会(TCT)主席、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教授马丁。里昂说。</p><p>  第一代心脏支架,也被称为“裸支架”,由金属制造。但临床应用后,却面临严峻挑战:因为放置支架对血管内皮有轻微损伤,损伤的内皮会沿着支架慢慢自我修复,在这个过程中,损伤处会发生过度愈合、过度增生,从而造成动脉再次狭窄。</p><p>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证,2000年,“一个能抑制再狭窄的支架”即药物洗脱支架(DES)问世。</p><p>  第二代心脏支架在“裸支架”表面,包了一层聚合物和药物,使心脏支架的有效性大大增加。</p><p>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药物洗脱支架安放后,术后支架内血栓,特别是晚期和迟发晚期血栓的发生率虽然低于1%,却相对“裸支架”却有所增加。</p><p>  这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和工程界的广泛思考:是否会有更理想的DES出现,既具备有效性,又有金属裸支架的安全性。</p><p>简单而言,就是既能定向释放药物,又能在一定周期内,使药物涂层全面降解代谢,从而有效且可控地抑制内皮过度增生。</p><p><br  /></p><p>  理想终于照进了现实。</p><p><br  /></p><p>  就在上个月,位于上海张江高新区的微创医疗器械集团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心血管支架——“火鹰”药物靶向洗脱支架获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上市批准。</p><p><br  /></p><p>  所谓“靶向”,即定向治疗的意思。通过在支架靠近血管壁的一侧刻槽,并将药物放在凹槽内,定向释放至血管壁,避免扩散到血液中。</p><p><br  /></p><p>  《黄帝内经》里说:是药三分毒。凡药都有它的偏性,吃错了吃过了就会被偏性所害。</p><p><br  /></p><p>  而“靶向”理念的核心就在于,药物释放方式由传统的“漫灌”转变为“点灌”,有效性大大提高。</p><p><br  /></p><p>  同时,“靶向”支架载药量只有传统产品的三分之一,最接近有效用量的最低值,在减少副作用的同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p><p><br  /></p><p>  “以往心血管支架上市,大概要做200多例临床试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导管室主任徐波说,“火鹰”支架历经三个阶段,累计进行了1261例临床试验,积累了大量可信数据。</p><p><br  /></p><p>  根据随访结果,1261名患者经过2年临床试验,仅发生1例血栓事件。这意味着“火鹰”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高端外资品牌没有差异。</p><p><br  /></p><p>  进口替代潮国货出击</p><p><br  /></p><p>  “我希望将来能把该产品(”火鹰“药物靶向洗脱支架)介绍到美国的市场。”</p><p><br  /></p><p>  马丁。里昂教授这番话,令国内业界人士热血沸腾。</p><p><br  /></p><p>  过去30年多来,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一直在仿制道路上辛苦追随,扮演着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角色。</p><p><br  /></p><p>  而全球第一款采用“靶向”理念的药物支架在中国问世,标志着我国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也意味着国产医疗器械逐步从“跟随仿制”走向“自主创新”。</p><p><br  /></p><p>  据了解,对目前我国2.9亿心血管病患者而言,通过支架治疗心血管病已成为临床最常见的手段之一,这个市场最初被外资公司所占据。</p><p><br  /></p><p>  近年来,以微创为代表的国内医疗器械公司不断推出国产支架,改变了外资一统天下的局面。目前,国产支架已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但高端支架仍掌握在外资手里。</p><p><br  /></p><p>  马丁-里昂教授的评价,也意味着火鹰支架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独闯世界的“中国支架”。</p><p><br  /></p><p>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也指出,在医疗器械领域,一般是国际研发,再引入到国内市场。“火鹰”支架的推出,意味着国产医疗器械正逐步从“跟随仿制”走向“自主创新”。</p><p><br  /></p><p>  对于国内心血管病患者而言,“火鹰”支架上市将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竞争激烈了,治疗费用也会降低。</p><p><br  /></p><p>  早先外资产品一统天下时,支架的价格接近3万元。国产支架大量推出后,最新招标价已降到1万元以下。</p><p><br  /></p><p>  微创首席财务官孙洪斌透露,除了心血管支架,微创还在大力开拓骨科器械领域,期待能给患者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p><p><br  /></p><p>  值得一提的是,微创公司首席技术官罗七一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布,“火鹰”支架瞄准的不单是国内市场,还计划在欧美等地上市,目前正申请欧盟的CE认证。</p><p><br  /></p><p>憧憬新武器资本潮涌</p><p><br  /></p><p>  谁来接棒第三代心脏支架?最近1年来,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的优势和潜力,正在欧洲业界进行的试验中逐渐凸显。</p><p><br  /></p><p>  这种支架在动脉狭窄时可以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当急性期过去、支架作用完成、血管重新塑形后,它可以溶解、消失,使血管的功能得到恢复,并克服金属支架的普遍局限性。</p><p><br  /></p><p>  研究发现,BRS在植入7至10天后开始被机体吸收,3个月内完全消失,6个月后,将近80%的动脉仍然保持畅通。</p><p><br  /></p><p>  最重要的是,与经典支架相比,这种可溶性支架可能给病人留有多次导管治疗的余地。</p><p><br  /></p><p>  目前,BRS被业界认为是未来发展方向,但根据现在的试验结果,还不能肯定它一定优于药物洗脱支架,要全面取代现有支架尚有很长的路要走。</p><p><br  /></p><p>  “事实上,没有人能阻止BRS的前进,它将很快来到中国。”CIT大会秘书长徐波教授说,“我国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我们不能走简单复制的路,需要自主创新。”</p><p><br  /></p><p>  而微创医疗冠脉产品研发副总裁唐智荣透露,BRS也在微创公司的创新规划之中。</p><p><br  /></p><p>  谁能代表最先进技术,谁就会成为产业和资本竞相追逐的“恋人”。</p><p><br  /></p><p>  受首款“靶向”心血管支架获批以及国内相关扶持政策刺激,今年以来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活动此起彼伏。</p><p><br  /></p><p>  “现在资金都急着注入。”投资界人士形容说。</p><p><br  /></p><p>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达38万例,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植入介入性医疗器械市场。业内预估,未来每年将有1500亿元的市场规模。</p><p><br  /></p><p>  在资深医药投资人眼里,心脑血管作为一个大细分行业,容易涌现新产品、新技术。从市场规模看,心律、介入支架是第一梯队的产品(50亿美元量级);外周和电生理是第二梯队(20至30亿美元量级);封堵器、瓣膜、心脑外科等其他产品是第三梯队。</p><p><br  /></p><p>  按捺不住的资本已经开始行动。如鱼跃医疗宣布收购华润万东和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中信有意收购一家心脏支架公司的消息近来也在业界流传。</p><p><br  /></p><p>  资本潮涌,2014年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变革注定引人瞩目。</p><p><br  /></p><p>一分钟了解“靶向”</p><p><br  /></p><p>  所谓“靶向”,即定向治疗的意思。</p><p><br  /></p><p>  而用于心血管治疗的全球第一款“靶向”支架系统,其原理是通过在支架靠近血管壁的一侧刻槽,并将药物放在凹槽内,定向释放至血管壁,避免扩散到血液中。</p><p><br  /></p><p>  “靶向”理念的核心在于,药物释放方式由传统的“漫灌”转变为“点灌”,有效性大大提高。</p><p><br  /></p><p>  同时,“靶向”支架载药量只有传统产品的三分之一,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p><p><br  /></p><p>感谢读完</p><p><span>本文由“<span>中国医疗器械联盟</span></span><span>”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span><span></span></p><p><p><img src="image/20201014/7e7e722d88a93a487b5a85d07dac2d70_3.jpg" /></p><br  /></p><p><span><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推荐文章</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pan></p><p><span><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pan></p><p><span><strong><span>回复<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1</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pan></strong></span><strong><span>阅读</span></strong>:<strong><span>医疗器械销售必读</span></strong></p><p><span><strong>回复<strong><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2</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trong></strong></span><span><strong><span>阅读</span></strong></span>:<span><span></span><strong><span>为什么公立医院购买的大设备会那么贵</span></strong></span></p><p><span><strong>回复<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3</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trong></span><strong><span>阅读</span></strong>:<span><span></span><strong><span>对比Siemens、Philips、GE、Toshiba高端CT</span></strong></span></p><p>。。。。。。</p><p><span><strong><span>回复 <strong><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精彩列表</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pan></strong></strong></span></strong></span> <strong><span>阅读</span></strong>:<strong><span><strong>可以获得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资讯。</strong></span></strong></p><p><br  /></p><table width="667"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td><fieldset><section><section><p><span><span></span></span></p><p><span><strong>微信公众号</strong>:</span></p><p><span><strong><span></span></strong></span></p><p><span>器械科公众号是200万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交流平台,也是中国首家以医疗设备产品内容为核心,集产品数据、专业资讯、行业动态、受众互动为一体的新媒体平台。</span></p><p><br  /></p><p><strong><span>器械科官方网站:</span></strong><br  /></p><p><span><strong><strong>http://www.qixieke.com  </strong></strong></span></p><p><span><strong><strong><span><strong>http://</strong>器械科.中国</span></strong></strong></span></p><p><span><strong><span><br  /></span></strong></span></p><p><span><strong><span>器械科网创始人微信号:</span></strong><span> </span></span></p><p><span><strong>shiyun8766</strong></span></p><p><span><span><strong></strong></span><span>器械科网站创始人正在创立以传统医疗行业为依托的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医疗设备交流推广群。欢迎对以互联网为平台推广模式感兴趣的人士加入!我们将对群内的朋友开放我们网站和公众号后台的相关数据及资源。如果你愿意加入并参与互动,请添加“shiyun8766”个人微信号。申请时请备注标明: 个人真实姓名 + 你的职位Title + 你所在的公司全称。例: 石云,CEO,器械科网站。欢迎志同道合的你加入!</span></span><span> </span></p></section></section></fieldset></td></tr></tbody></table><p><p><img src="image/20201014/97a88341587ee485aa05faaa9be44883_4.jpg" /></p></p><p><br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浙ICP备17000336号-1 )

GMT+8, 2025-9-16 00:10 , Processed in 0.08436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