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回复: 0

微软又憋黑科技,原来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移动大U盘啊!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26
发表于 2020-10-14 20: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strong><span>“</span></strong><span>&nbsp; &nbsp; 还要什么闪存U盘移动硬盘??要啥自行车!!!</span></p><p><br  /></p><p><span>看完,微软的这个黑科技发明,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啊·~</span></p><p><span><br  /></span></p><p><span><p><img src="image/20201014/34a1ea93116b89b1d14b6d0e943a3f38_1.png" /></p><br  /></span></p><p><br  /></p><p>7月初,微软宣布,他们利用 DNA 存储技术完成了约 200MB 数据的保存,这200MB 的数据里包括了 OK Go 摇滚乐队的一首高清MV,还有被译成100多种语言版本的《世界人权宣言》、还有100个电子书,最后,还有一个全球作物多样性基金的种子数据库。。。</p><p><br  /></p><p><p><img src="image/20201014/ac015aafc1a454ba8da365b434d67c7d_2.gif" /></p><br  /></p><p><span><br  /></span></p><p><span>微软研究的这个 DNA 存储技术虽然从技术实施上来说比较复杂和高难度,但从原理上来说还是很好理解的,基本可以分为下面三个步骤:</span></p><p><br  /></p><p>第一步,将DNA双螺旋链打开,把其中的 A、C、G、T 四个碱基对打开</p><p><p><img src="image/20201014/4472bfeb5bfe1809a59b97f12e06b70d_3.gif" /></p></p><p><br  /></p><p><span>第二步,将需要存储的文件,用二进制编码的形式与 <span>A、C、G、T 四个碱基进行一一配对,然后就自然地以四进制的方式排列起来。。。</span></span></p><p><p><img src="image/20201014/65f0f62aa735ecdf41a3152df9ee2299_4.gif" /></p></p><p><br  /></p><p><span>第三步,将排列好的碱基对植入在DNA单螺旋上,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件序列,存储在特殊的介质中</span></p><p><p><img src="image/20201014/0ab966a80a62ffdf47cf7e7cc424c30f_5.gif" /></p></p><p><br  /></p><p>当需要读取时,只需要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选择我们要读取的片段即可,最终把DNA从四进制编码转换为二进制编码,我们存储的文件便可以被计算机读取出来</p><p><p><img src="image/20201014/b0d611bf4bd2749dfa1ab363fb4e2627_6.gif" /></p></p><p><br  /></p><p>很明显,既然DNA是分子级的,利用这样的技术存储数据,将可以达到十分巨大的存储量。那么这个DNA存储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的数量级呢?</p><p><br  /></p><p>目前全世界互联网上所有的信息加在一起是700个艾字节。<span>我特地搜索了一下“一艾”是个什么单位。。。。</span><span>一艾字节,就是10亿多个G,咱们一般买的小U盘也就是32个G、64个G、128个G啊~~~明白这个比例了么?!</span></p><p><span><br  /></span></p><p><p><img src="image/20201014/707eef0110f8cfa1b12f6b3b8eb3a383_7.png" /></p><br  /></p><p><br  /></p><p>那么,全世界700个艾字节的数据呢,就是7000亿<span>个</span><span>GB</span></p><p><br  /></p><p><span>而要把全球7000亿个GB的数据用DNA存储技术都存储下来,只需要一个鞋盒子那么大的DNA存储器即可。。。(1立方毫米即可存储125000 GB的数据)</span></p><p><br  /></p><p><span><p><img src="image/20201014/74a7ca8d852fc5d53d282cfdccb15840_8.jpg" /></p><br  /></span></p><p><span><br  /></span></p><p><span>在这个像笔帽一样的试管尖部,那一小滴淡红色的液体里,都是DNA大分子,其中存储量足可以达到100多万个GB的数据。。。(相当于5000人的公司所有人的硬盘加在一起的存储空间了)</span></p><p><span><br  /></span></p><p><span><p><img src="image/20201014/e2fd9c95c37ef4694dfe4c36322f3df1_9.jpg" /></p><br  /></span></p><p><br  /></p><p>研究人员表示,用DNA存储有几大优势,第一就是上面所说的在很小空间内就可以存储很大的量。当未来人类的网络过渡到VR虚拟空间状态后,信息量将比今天发生爆炸式的飞跃,扩容成千上万倍不止。届时的存储技术也将发生巨大的转变,现有的存储技术很难再满足需求,DNA存储不失为一种可替代现今技术的最优选择。</p><p><br  /></p><p><p><img src="image/20201014/cef3540142483fb2956bf4462d2a4246_10.jpg" /></p><br  /></p><p><br  /></p><p>第二个优势就是,保存时间很长。<span>根据微软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卡林·施特劳斯 (</span><span> Karin Strauss) </span><span>表示,DNA 有着很好的耐久性。尤其,是在干燥寒冷的环境下。就在 2016 年 3 月</span><span>,就有研究人员宣布,已部分重建了古人类基因。这些古人类的骨骼保存在西班牙一处地下洞穴中已经超过 40 万年历史,而其 DNA 内的资料还能够加以重建。而相较之下,当前做为最基本储存设备的磁带,保存资料只有几十年时间,随后就会老化。</span></p><p><span><br  /></span></p><p>第三就是存储与维护的成本,相对于其他介质低廉很多。Karin Straus 表示,读写 DNA 的成本未来几年将会大幅下降。已有证据表明,这一成本的下降比过去 50 年集成电路制造成本降低的速度更快。2007 年,对人类基因组合的排序测序需耗资约 1,000 万美元,但到 2015 年这一成本已下降至 1,000 美元左右。</p><p><br  /></p><p><iframe src="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b0313n0thnj&auto=0" width="100%" height="580" frameborder="0"></iframe><br  /></p><p><span>要知道,DNA本来就是用来存储生物遗传信息的,而且是大自然先天就赋予给我们的超能力。在亿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已经拥有</span><span>了</span><span>这样神奇的存储能力, 今天的科学进步短短的这几百年的历史,在这个生物基因奇迹面前,连个小学生都算不上,只够耐心学习的份儿。今天的人类何不利用这一神奇的能力来扩展还很稚嫩的科技呢?</span></p><p><span><br  /></span></p><p>(不过,细胞靠DNA来复杂遗传信息,这一神奇能力,是从哪儿来的呢?<span>)</span></p><p><span><br  /></span></p><p><span><br  /></span></p><p><span>创新 &nbsp;· &nbsp;设计 &nbsp;· &nbsp;技术</span></p><p><p><img src="image/20201014/da0d101cb2763cefb61f8120386ec54a_11.png" /></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浙ICP备17000336号-1 )

GMT+8, 2025-9-16 19:02 , Processed in 0.08538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